空大

蜘蛛池实战经验实测效果

索引

网络上很多知名的蜘蛛池程序,不知名的也很多,但不管怎样,蜘蛛池终究就是一个概念,程序本身只要内存别过多占据,基本上哪套程序并不是很重要。

从2018年到2023年,再无数论坛上面看到多少人在讨论百度蜘蛛为何不爬取网站,为何不收录首页,或者为何收录手页却不收录内页,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司空见惯。

近期,看到了一个非常规手段,简言之就是强引蜘蛛到你指定的页面上,强制秒收录,但是在实现快速收录的前提是,你所搭建的蜘蛛池,百度蜘蛛数量一天平均有多少?

要如何积累这么多百度蜘蛛?

 

域名

域名的选择很重要,这里绝对不使用新域名,一定要使用老域名,那么老域名又要在判断,建站历史记录有几年(不能只有单看域名年龄),这个建站历史是必须要在你想要操作的搜索引擎上面的建站历史。

假设你今天要优化的关键词在百度上,但是你买的老域名的建站历史都是建立在谷歌上面,那么这个老域名对你来说用处就不大。

除了观察有无建站历史之外,还可以观察这个老域名是否为过往企业用的域名,甚至有备案。

自己操作几年下来的结果是,蜘蛛池绑定的域名,尽量不要泛解析,容易被百度判定顶级域名「低质量站点」。

这边要注意到的是,通常这种高质量域名价格来说相对都非常贵,当然如果偶尔能捡到漏或许是一件幸运的事情。

 

对于域名年龄的看法

探讨一下域名的年龄问题。小站长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域名的年龄越长,搭建网站就越容易。然而,其中存在一些误解。

1:只有曾经搭建过网站的域名才更容易用于搭建网站:这是什么意思呢?实际上,如果一个域名在过去的2-3年内已经搭建过网站,后来不再使用,但我们可以用它来搭建新的网站,这个域名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。即使它看起来不太美观,仍然是有潜力的。因此,选择这样的域名来搭建网站会相对容易。

2:从未被用于搭建网站,但年龄相对较长的域名:实际上,这类域名和新注册的域名差别不大。有很多人声称只要域名存在很久,搭建网站就会更快成功。小站长亲自尝试过这样的域名,结果和新域名的效果相差无几。

3:曾经存在违规内容的域名:这类域名是不能选择的,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搜索引擎列入黑名单。如果我们选择这样的域名来搭建网站,排名恢复的周期将非常漫长。在选择域名时,务必查看域名的历史记录,确认是否曾受到过处罚。如果有过处罚记录,最好不要选择该域名。

总结:能够选择到曾经被用于搭建网站的域名当然是一件幸运的事情,但即使没有找到这样的域名,也不必担心。只要我们从零开始认真地打造一个网站,同样可以逐渐取得成功。小编认为,并不比那些老域名的进展慢。

 

内容

页面内容要讲求「原创性」与「时效性」,但有时候时效性不见得很重要,例如你的网站上面介绍的是一些历史文档,那么时效性就不是很重要,但如果你的网站是新闻资讯,那可能就会讲求时效性,其实,时效性文章通常都伴随着高原创性文章,因为毕竟是最新的信息。

原创内容当然是出自于我们人自己嘴巴上说的,但其实真正判断权还是在于百度,如果今天有一篇内容直接100%复制过来,结果百度也是给你收录了,这时候要咋解释?

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伪原创内容,伪原创的手法很多,例如句子重组(这个手法已经不适用了)、同义词替换、智能改写API、AI仿写(ChatGPT、文心一言),除了内文伪原创之外,「标题」也得伪原创,如果你是独自一人操作的话,你不可能自己写文章,肯定要搭配第三方工具来协助。

内容如果带有敏感词或违禁词,百度很可能不会收录你的页面(虽然它会爬取你的页面),这一点也要特别注意。

 

模板

模板其实很有争议,有些人觉得很重要,有些人则认为不是很重要,就我看来,网站页面的响应速度才是最重要的,无论你的模板多么精致精美,都必须要考验一件事情,那就是用户体验,如果你的页面速度过慢,百度蜘蛛也是会不喜欢的,但是这边我所要讲的是模板的多样性,简言之,要准备多套模板来提升整体蜘蛛池的质量。

2023年百度已经越来越关注于响应式网站,以前百度不怎么注重,因为手机问世,导致移动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,如果各位在挑选模板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模板是不是响应式或代码适配,不要只注重PC模板,如果你只有PC模板,你的网站收录结果,只会被丢到PC端的搜索引擎上面,移动端就曝光不了。

 

 

总结我想说的是,能成功维护蜘蛛池的人,都是厉害的人,愿意租用蜘蛛池的人其实很少,骗子居多,因为强引蜘蛛其实会造成域名的降权,通常搭建蜘蛛池的人,都为自己所用。网站的搭建基础很辛苦,但是也很重要,一味的求快只会让你跌的更快。

赞(1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剧搜博客 » 蜘蛛池实战经验实测效果

评论 1

8 + 9 =
  1. #1

    2023黑帽秒收录技术,百度蜘蛛强引工具程序,联系飞机:@bar168

    匿名 2年前 (2023-08-14) 来自天朝的朋友 谷歌浏览器 Windows 10 中国 移动回复